疫情防控知识宣传
蜱传播疾病
5-7月为蜱活跃期。在丘陵、山地、森林等地区生活、生产的人员以及野外旅行者被蜱叮咬后,有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风险,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。
发病通常在被蜱叮咬后1-2周,主要表现为发热,伴乏力、纳差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,部分病例有头痛、肌肉酸痛等,少数病例病情危重,出现意识障碍、皮肤瘀斑、消化道出血、肺出血等。
此外,蜱还可传播森林脑炎、莱姆病等多种传染病。
主要预防措施
野外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,应穿长袖衣裤、扎紧裤腿、裸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等,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,防止蜱叮咬。
一旦发现有蜱叮咬,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,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,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,取出后,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,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;必要时,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。
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,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或体征,应当及早就医,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。
来源: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众号
文章来源:《中华疾病控制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jbkz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10/1008.html
上一篇:河南省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学术交流会举办
下一篇:求助!29岁青年奋力拼搏考研遇病魔
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投稿 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版面费 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华疾病控制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