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是一个爱健康的人,别犹豫,赶紧关注浩哥吧。
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比较大一点的话题,免疫力与病毒。相信因为这次疫情,大家近期听到免疫力这个词的频率,不出意外应该比以往高了不少。2月11日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》上发表的关于超过7万新冠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中。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结果,那便是相比起健康人群,原本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,无论在新冠病毒的感染率上还是因感染而引起的死亡率上,比例都有显著性的升高(同时死亡病例中大多数为高龄患者)。而这背后的原因,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慢性疾病引起的机体免疫力下降。
好,看到这儿,可能很多朋友的问题就来了,我猜很多人最先想到的,应该是以下灵魂三连问:到底什么是免疫力?免疫力强是个啥概念?免疫力强就不会被感染吗?那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展开聊聊吧。
「什么是免疫力?」
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,但如果笼统来讲, 免疫力就是多细胞生物用来抵抗外部病原体(小到病毒,细菌大到蠕虫都算)的能力。再细分一点,免疫力又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力(innate immunity or non-specific immunity)和获得性免疫力(adaptive immunity)两个层级。这两者之间的区别,我们可以粗暴的理解成,两种免疫力都是用来干翻外界病原体的,只不过先天免疫力不挑,来者通通干翻(我们最早的防御系统皮肤和黏膜也可以归到这个概念里)。而获德性免疫力更像是对前者的补充,它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,进行定点清除(比如曾经已经感染过的病毒),当然其所动用的体内细胞分子要更多一些。顺带提一下,获得性免疫力实际上在生物界已经是一种比较高级的“天赋技能”了,只有脊椎动物才有。
当然,其实在这基础上,免疫力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分,但这篇文章里,就不做进一步的展开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查相关材料。
「免疫力强是个什么概念?」
这个可能是很多朋友经常想到,但又确实不清楚的一个问题。到处都在说,要提高免疫力,那到底免疫力强是个什么概念?有具象化的数据可以评估吗?或许有些朋友听过什么免疫球蛋白全套检测、淋巴细胞亚群测定、补体检测等。但浩哥并没有查到过这些指标与免疫力之间的评判标准,也就是说,这些指标实际上也只能反应你的免疫功能是否有可能受损,但这些值德高低,并不能反应一个人的免疫力强弱。因此,可以说目前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指标,可以用来衡量个体免疫力的强弱。 那免疫力强的人不容易患病这句话莫非是一句谎言?别急,当然不是,只不过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,我们最好要先了解一个知识点:病原体侵入体内后,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怎么发展的。浩哥最近刚好看了一篇相关的review(综述),里面有一些内容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。
以病毒为例,病毒从入侵到最后被清除,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, 潜伏期(Incubation period),炎症期(Inflammatory phase)和清除期(Resolution of infection)。而之所以叫潜伏期,就是因为宿主的免疫系统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被激活,所以这个时候机体还没有开始表现出症状,而病毒可以利用这段时期进行大量的复制。对于大多数已知的呼吸道病毒而言,入侵后最重要的一步,就是尽可能的延长潜伏期(时间越长,积累的病毒量越多)。所以其实可以笼统的说,病毒的潜伏期越短,被清除的时间就会越短,对人体产生的症状也会越小。我们已知的大多数人类呼吸道病毒的潜伏期,偏流感类的大多在2天左右,即便是偏麻疹类的病毒,潜伏期也就在10天左右。而这次我们知道,新冠的潜伏期在两周左右,最长的甚至超过28天,确实是够恶心,但同时这也很可能是这次疫情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病毒会想尽办法延长潜伏期这种小九九是怎么被发现的呢?这里当做一个冷知识,讲一个其中比较经典的案例吧。简单来讲,就是之前有一个实验,发现流感病毒的NS1蛋白,可以抑制免疫系统识别病毒的关键信号因子Type I IFN。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肺部,通常要两天时间才会出现免疫应答现象,而在感染了把NS1蛋白敲除的流感病毒的小鼠肺部,在感染后马上就出现了很强烈的炎症反应。
文章来源:《中华疾病控制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jbkz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009/410.html
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投稿 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版面费 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华疾病控制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