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田间地头、城市社区、基层一线……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,每一处都有青年们拼搏奋斗的身影。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绽放光彩,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、在创新创业中奋勇争先、在基层一线强本领长才干,以顽强奋斗为画笔,绘出无愧于自己、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图。在“五四”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,大众网·海报新闻特推出“吾是青年”系列报道,将镜头对准这些青年群体,聆听他们的青春故事。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娟 杨晓彤 青岛报道
项目企业复工复产,商超店面恢复营业,大街小巷依旧繁华……连日来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向稳向好,青岛市即墨区逐渐恢复“活力”,迎来了烂漫的“春天”。在这背后,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更离不开奋斗在防疫一线的“疾控人”。来自青岛市即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燕妮就是其中之一。
王燕妮出生于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,2020年在济宁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毕业后,她毅然放弃了读研究生的资格,选择回到了家乡即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成为了一名“疾控人”。“和我同一批入职的一共有19位,全部都是女性,领导称呼我们是‘小花',还为我们准备了特别有仪式感的‘师徒结对'仪式,给我们家的感觉。没想到,以后的工作果然把单位当做家了。”王燕妮笑着说。
由于疫情防控需要,经过短短5天的培训后,王燕妮便和其他“新人”便投入到了防疫一线的工作中,采样、流调、检测……一直到现在。王燕妮笑着打趣道,她虽然是艾滋病性病防制科的一员,但几乎“脱离”了这个科室,一门心思扑在了防疫。
2022年3月5日凌晨,一阵急促的消息声吵醒了睡梦中的王燕妮,原来是莱西市突发疫情,要求疾控中心所有应急队员迅速集结到单位,王燕妮没有多想,迅速回到了单位。在收到指令后,王燕妮和同事们出发至隔离酒店为重点人群做采样、做流调、做安慰。连续几个小时的忙碌,王燕妮的嗓子喊哑了,护目镜也已经起雾,耳朵也被口罩勒红。但看到同事们的全力以赴,王燕妮伸了伸懒腰,依旧坚守着。
这一夜的忙碌后没有换来“风平浪静”,反而是“惊心动魄”。看到实验室里的检测数据后,王燕妮和同事们忐忑地踏上了去隔离酒店的道路。凌晨宁静的道路上,只有疾控中心的车在穿梭,早春的冷风直往每个人的脖子里灌,王燕妮和同事们冻得瑟瑟发抖,但还是穿好防护服,深吸一口气,进入隔离酒店采样、流调。“早上八九点,在返回单位的路上,我看到阳光照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的压痕,闪闪发光,那是我们骄傲的勋章。经过这一仗,我也算在风雨中成长起来了。”王燕妮说。
那夜过后的整整十六天,王燕妮和同事们吃住在单位,这也就出现了为什么把单位的“家”的缘故。在这里,一张张小小的沙发变成了王燕妮和同事们唯一可以休息的“床”,一份份热乎乎的盒饭放成了“冷餐”,泡面变成了最奢侈的“大餐”。
防疫工作不分你我,王燕妮从采样组被调到流调组,再从流调组被调到检测组,周而复始。后期,随着采样任务的转接,王燕妮从采样组进入检测组,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PCR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,3000——4000管的样本检测量已经变成了日常,最多的一次达到了5000管的样本。
“其实,样本的检测还是比较繁琐的,样本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上机检测,漫漫长夜里,好像永远有着做不完的核酸、加不完的样本。一晚上下来,常常手都抬不起来了。不过一接到指令,大家都回到工作岗位,默默坚守。”王燕妮说。
虽然工作很苦、很累,但是王燕妮从没有和父母说过自己“直面病毒”。一天,王燕妮正在休息,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,电话里母亲叮嘱王燕妮要一定保护好自己。“我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知道的,但是听说我面临非常危险的情况下,我父亲担心了一晚上没睡着,挂了电话我就哭了。防疫最紧张的时候几乎没有回过家,吃过一顿母亲亲手做的饭菜。”谈到此事,王燕妮眼眶红了,每天24小时的工作,随时待命,随时出发执行紧急任务,她的工作也从最开始的忐忑害怕慢慢到后来的有条不紊,一线的防疫工作加速了她的成长。
疫情不结束,防疫不止步。采样、流调、消杀、检测……坚守一线的“疾控人”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。正因如此,王燕妮作为一名“95后”,扛起了属于“95后”的“疫”片天。 上一篇: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提醒 下一篇:没有了